陜西某鉬鉛多金屬礦選礦試驗
發布時間:
2015-01-21 15:45
摘要:陜西某鉬礦石礦物成分復雜,主要有用礦物有輝鉬礦、方鉛礦、黃鐵礦,并有少量鉬鉛礦等,鉬、鉛、硫、金等有回收價值,其中鉬、鉛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。為高效開發利用該礦石,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。結果表明,礦石在磨礦細度為-0.074mm占68%的情況下1次粗浮選選鉬、鉬粗精礦再磨至-0.038 mm占93.75%的情況下4次精選選鉬。鉬尾礦1粗1掃2精選鉛,鉛掃選尾礦1粗2掃2精選硫,所有中礦順序返回閉路流程處理,最終獲得了鉬品位為49.24%、鉬回收率為89.19%的鉬精礦,鉛品位為61.69%、鉛回收率為83.47%的鉛精礦,硫品位為46.32%、硫回收率為68.21%的硫精礦,較好地實現了鉬鉛硫的綜合回收。
關鍵詞輝鉬礦方鉛礦黃鐵礦鉬鉛礦浮選粗精礦再磨
多金屬硫化礦的選礦工藝流程和藥劑制度往往較為復雜,制定簡單、有效的工藝流程和藥劑制度成為多金屬硫化礦選礦努力的方向[1][2][3]。陜西某多金屬硫化礦以輝鉬礦、方鉛礦和黃鐵礦為主,礦石中含有少量粒徑在0.013 mm左右的交代輝鉬礦的鉬鉛礦,這些鉬鉛礦可浮性與輝鉬礦相近,嚴重影響鉬精礦質量。因此,該礦石屬典型的易浮難分離鉬鉛礦。
(1)陜西某鉬礦石礦物成分復雜,主要有用礦物有輝鉬礦、方鉛礦、黃鐵礦,鉬鉛礦、磁鐵礦、鈮鐵礦、輝鉍礦等少量;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、方解石、鉀長石、黑云母、天青石、綠泥石等;主要有用元素為鉬、鉛、硫,金有綜合回收價值;鉬、鉛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。礦石結構復雜,以半自形—他形晶結構及星散浸染狀構造為主。輝鉬礦呈團塊狀不均勻分布于礦物粒間和裂隙中,主要粒徑為0.50~0.037 mm;方鉛礦呈星散狀分布在天青石、方解石及石英脈中,粗粒方鉛礦多與粗粒黃鐵礦共生,細粒則較分散,少量與輝鉬礦交生,粒徑大于0.074 mm的占90%以上;黃鐵礦多呈團塊狀和星散狀分布,以粗粒為主,粒徑大于0.074 mm的占94.5%左右,極少量呈微脈狀充填在褐簾石礦物間,較難解離;礦石中有少量鉬鉛礦,呈薄板狀產于鉛和鉬的氧化帶中,多分布在輝鉬礦附近或交代輝鉬礦,對鉬精礦質量影響較大。
(2)礦石在磨礦細度為-0.074占68%的情況下1次粗浮選選鉬、鉬粗精礦再磨至-0.038 mm占93.75%的情況下4次精選選鉬,選鉬尾礦1粗1掃2精選鉛,鉛掃選尾礦1粗2掃2精選硫,最終獲得了鉬品位為49.24%、鉬回收率為89.19%的鉬精礦,鉛品位為61.69%、鉛回收率為83.47%的鉛精礦,硫品位為46.32%、硫回收率為68.21%的硫精礦,較好地實現了鉬鉛硫的綜合回收。